COVID-19 (新冠肺炎) 於全球蔓延迅速,此波疫情大流行教會了我們通風在阻止病毒傳播方面的好處,而保持室內空氣清潔,還有許多優點,雖然疫情的早期階段,我們都是瘋狂地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並透過不斷洗手來降低感染的機率,但許多的科學研究,已有共識與確定了一個事實,即 Sars-CoV-2 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因此防疫的重點應該轉移到適當的通風以減少其傳播的風險。但一些科學家認為,當 COVID-19 的威脅消散時,我們不應該就停止改善空氣品質,讓這段時間的努力白費。多年來,許多人一直抱怨室內空氣品質差,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產力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 COVID-19 則加速了趨勢的變化,世界已經意識到健康建築的重要性。
我們幾乎一生 90% 時間都在室內度過,想想看把你的年齡乘以 0.9,這就是你的室內年齡,或者你在室內生活了多少年。因此,您吸入的空氣品質非常重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吸入的空氣品質往往很差。室內空氣中充滿了有害污染物,致使我們生病並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建築專家艾倫教授說:「它不斷地影響著我們;我只是認為人們並沒有考慮太多,然後當 COVID-19 來襲時,我認為它讓我大開眼界。」
我們的建築並不總是那麼悶。在 1970 年代的能源危機之後,我們發現我們的基礎設施並不是特別節能。建築物漏水,熱量從絕緣不良的牆壁中溢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師將建築物做得更小,更密封。因而切斷空氣供應和降低通風的效果。因此,當 COVID-19 新冠疫情大流行來襲時,越來越難忽視我們悶熱的建築物,如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雖然現在已經確定 Sars-CoV-2 通過空氣中的氣膠傳播,但它也與許多其他病毒具有共同點,例如每年冬天在辦公室和學校教室內傳播的感冒和流感。
如果我們能阻止這種情況發生呢?提高建築物的通風和過濾效率可以很容易減少讓我們生病的空氣傳播病原體之傳播。在 5 月份給《科學》雜誌的一封信中,包括艾倫教授在內的近 40 位專家呼籲進行“思維典範轉變”以提高室內的通風標準以控制傳染病傳播。 幾十年來,建築師和建築工程師的重點是熱舒適性、氣味控制、空氣品質感受、初始投資成本、能源使用和其他性能問題,而忽視了感染控制。
眾所周知,空氣污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每年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室外空氣污染也在悄悄蔓延到我們的門口,這意味著我們接觸空氣污染的大部分時間都發生在室內。我們往往是在家裡製造污染的罪魁禍首。正常的日常家務:做飯、打掃廁所都會排放某些污染物,從不通風的瓦斯爐到家用產品中的有機溶劑、在室內吸煙、空氣清新劑和噴灑除臭劑都是日常污染物的來源,這些污染物會在空氣中徘徊,使氣喘惡化並引發過敏發作。室內空氣污染被認為每年造成 400 萬人死亡,糟糕的空氣品質不僅會讓你生病,還會讓你變得更笨。
艾倫教授和他的同事在 9 月份發表了關於室內空氣品質與認知功能之間關係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密切關注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間在英國等六個國家/地區的城市商業建築中的 300 多名上班族。每位參與者的辦公桌上都有一個空氣品質感測器,並佩戴 Fitbits 來跟踪睡眠品質和身體狀況。活動,同時,使用移動研究應用程序工具來評估了他們的認知功能。艾倫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辦公室中粒狀物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工作時的反應時間越慢,準確度越低。
每個人都有以下的感覺:悶熱的會議室讓您感到頭疼和煩躁。但很明顯且大多人不願承認的結果是:這將會轉化為生產力水平的下降。 艾倫教授認為我們都有過在辦公室裡頭痛或感到疲倦的經歷,我們可能會將其歸咎於晚上睡不好、沒喝咖啡或開會無聊,其實這些都是有原因的,但現實情況是不良的空氣品質在其中也有很大貢獻。這也意味著這對公司營運的基礎不利,研究表明:在通風不良的建築,員工的病假比率增加了 50% 以上,與許多有關健康的問題一樣,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待在室內空氣品質最差的空間,裡頭的人可能也是最沒有能力採取行動的一群人,考慮如何讓人們平等獲得良好的空氣品質非常重要。
雖然這一切聽起來很糟糕,但事實上科學家們幾十年來已經知道如何解決它,解決方案出奇的簡單:開窗則是一種簡單的臨時解決辦法,但並不能解決室外空氣污染進入的問題,更進一步的方法包括機械通風和加裝 HEPA 空氣過濾網,它可以去除室內空氣中的顆粒和污染物。
雖然直接測量建築物的空氣通風率非常困難,但採用二氧化碳監測儀是一個很好的第一步,二氧化碳濃度數字可以作為通風率的代表;如果濃度很高,那麼其他污染物很可能也很高,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對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對於淨化室內空氣,仍然需要時間和齊心協力,這可能是一段漫長旅程的開始,我們知道科學概念,並且現有的指導方針也足夠嚴格,但最大的問題是有多少是符合的?我們需要弄清楚有多少建築物不符合標準。
根據英國 1999 年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條例,法律要求雇主評估其僱員的健康和安全風險,並製定控制這些風險的措施,但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建築系主任蒂莫西.夏普說,HSE (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 很少進行檢查或起訴建築業主和物業公司。他說:「大流行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對很多建築物並不是很了解。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關於建築物實際性能如何、通風水平如何的數據。」
COVID-19 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不斷進展,意味著現在可能是打擊室內空氣品質不良問題的時候了。艾倫教授說:「現在是關注清潔室內空氣帶來的其他好處的最佳時機,而不僅僅是減輕病毒的傳播。」當 COVID-19 最終失去我們生活的中心舞台時,我們不應該回到忘記我們的建築物應有的狀態。
Dr. J 評論:
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個制定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國家,今年剛好是立法的十週年,這兩年來的新冠疫情造成全世界很大的衝擊,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未來我們要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然而我們比別的國家更有武器可以協助控制疫情的發展,即是落實我們台灣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強化民眾對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視,以科學的思維正視病毒會藉由空氣傳播的事實,並宣導民眾在既有的防疫措施外,加強採取適當的 Clean & Safe 消毒技術,如 UVC、光等離子與次氯酸等技術,並藉由嚴謹的「安淨標章」來確保各類建築物 (如飯店、購物中心、餐廳、辦公室、住宅大樓、健身房、長照中心、醫院、幼兒園與計程車等場域,透過室內場域整體防疫措施的實際可視化成果,使民眾生活得安心及健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