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臭有感・潔淨升級】公共廁所通風的5大關鍵與優化策略
- tieqm2018
- 4月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4月5日
📌 為什麼公共廁所需要良好的通風?
控制異味、提升使用體驗
廁所是氣味最容易累積的場所之一,若缺乏通風,氨氣、硫化氫等氣體容易聚積,影響民眾使用意願與場域整體印象。
降低細菌與病毒傳播風險
廁所空氣中常懸浮著細菌與病毒微粒(如糞口傳染的諾羅病毒、腸病毒等),適當的通風可稀釋空氣中的病原體,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防止濕氣堆積與霉菌孳生
濕氣是黴菌與病菌溫床,尤其在無窗或密閉式廁所,通風不良更容易導致牆面、天花板發霉,損害結構也危害健康。
保障清潔人員與使用者健康
清潔用品中的化學揮發物(如漂白水、清潔劑)若未經有效通風,長期吸入將影響清潔人員與民眾的呼吸系統。
減少能源損耗,提升整體效能
有效通風可與空調系統協同運作,穩定室內濕度與溫度,減少結露與設備鏽蝕,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 建議通風改善措施:
類別 | 建議內容 |
自然通風 | 可開窗設計、設置百葉窗,促進空氣流通。 |
機械通風 | 安裝排風扇或換氣扇,保持空氣新鮮。 |
智慧通風 | 搭配氣體感測器,依氨氣或濕度濃度自動啟動排風設備。 |
通風與空氣淨化整合 | 結合除臭設備、HEPA 過濾器或 UV-C 殺菌燈,有效淨化空氣。 |
✅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建議:
· 將通風設施納入「公共廁所設置及管理準則」中。
· 對無窗或封閉式公廁,要求設置最低換氣量標準(如每小時換氣6次以上)。
· 提供公廁改善補助,鼓勵導入智慧型感測通風系統。
· 公廁評鑑應列入「空氣品質及異味控制」項目,與清潔並列為基本評分基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