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我們在室內度過了相當長的時間,較差的室內空氣品質將會影響我們,特別是患有呼吸道和其他健康問題的人。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方法論研究,讓家庭了解室內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並支持導致室內空氣污染的不同室內活動的行為變化。本案例進行了兩項研究,首先是評估 IAQ 資料視覺化作為人類自然反射能力的觸發因素以提高意識的有效性。這項研究是在沒有正式行為改變模型的框架下進行的。在第二項研究中,我們展示如何將行為心理學模型 COM-B(能力、機會和動機行為)作為支持行為改變的數位方式進行介入的方法。近年來,室內空氣品質(IAQ)的重要性因其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的深遠影響而受到廣泛關注。本案例研究探討了一種透過整合技術創新、社會創新和營運創新來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創新方法。透過利用物聯網 (IoT) 技術並應用 COM-B(能力、機會、動機 - 行為)模型,並展示了如何利用一種綜合策略產生有意義的行為改變並最終提高室內空氣品質。
二、技術創新:
本案例研究的技術創新的基礎在於基於物聯網的空氣品質監測系統的實施。這些系統包括策略性地放置在整個室內環境中的感測器網絡,以連續測量各種空氣品質參數,這些參數包括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二氧化碳 (CO2) 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濃度、溫度和濕度。物聯網感測器將即時數據傳輸到中央樞紐,並使用先進演算法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然後,這些數據透過用戶友善的介面(例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或基於網路的儀表板)呈現給用戶,提供有關即時的室內空氣品質狀態且易於解釋的資訊。
三、社會創新:
本案例研究的社會創新面向著重於應用 COM-B 模型來促進建築居住者的行為改變。 COM-B 模型,由 Michie 等人開發(2011),假設當三個基本組成部分一致時就會發生行為改變:能力、機會、動機。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背景下,實施了以下策略:
1. 能力:
- 關於室內空氣品質的重要性及其對健康影響的教育研討會
- 關於解釋空氣品質數據和使用基於物聯網的監測系統的培訓課程
2. 機會:
- 安裝易於使用的空氣清淨機和通風控制裝置
- 實施視覺提示和提醒,以促進空氣品質意識行為
3. 動機:
- 監控應用程式中的遊戲化元素以鼓勵參與
- 定期回饋個人和集體對改善 IAQ 的貢獻
四、營運創新:
為了確保室內空氣品質改善計畫的長期成功,引入了多項營運創新:
1. 預測性維護:利用物聯網資料來預測和安排空氣淨化設備和過濾系統的維護,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並優化其效能。
2. 動態通風控制:實施智慧演算法,根據即時人們佔用情況和空氣品質數據調整通風率,平衡能源效率與 IAQ 目標。
3. 與樓宇管理系統整合:將 IAQ 監測系統與現有樓宇自動化系統連接,創建室內環境品質管理的整體方法。
4. 數據驅動的政策制定: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來告知和完善與 IAQ 相關的組織政策,例如清潔時間表和材料選擇指南。
五、結果與影響:
這種綜合方法的實施顯著改善了室內空氣品質和居住者行為:
1. 空氣品質指標:
- PM2.5 平均降低 30%
- 尖峰時段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25%
- VOC 相關投訴減少 40%
2.行為改變:
- 住戶對 IAQ 監測工具的參與度提高了 65%
- 通風指南的遵守率提高 50%
- 已知對 IAQ 產生負面影響的活動減少 35%
3. 營運效率:
- 與 HVAC 操作相關的能源消耗減少 20%
- 空氣品質問題導致的被動維護需求減少 40%
- 整體建築性能評級提高 15%
六、結論:
本案例研究展示了將技術創新、社會創新和營運創新相結合來應對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等複雜挑戰的力量。透過利用物聯網技術和應用 COM-B 模型,組織可以制定全面的策略,不僅提高人們對 IAQ 的認識,而且促進建築居住者行為的永久改變。這種方法的成功凸顯了類似的綜合策略在各種環境中應用的潛力,最終有助於創造更健康、更永續的室內環境。 (by Rameez Raja Kureshi etc., Sensors, 3/30/202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