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打造韌性城市環境:從WHO疫情協議出發的清潔與公衛新藍圖

經過三年多的密集協商,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於本週三邁出重大進展,擬定了一份協議草案,預計將在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進行審議。此提案目的在加強全球對未來疫情威脅的預防、準備及應對能力。


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疫情協議草案》強調「預防優先」與「系統韌性」的全球防疫策略,鼓勵各國建立有效因應傳染病威脅的制度與基礎建設。對於環境衛生、建築物清潔、公廁管理等實務領域,TIEQM 認為具有以下幾點重要啟示與政策方向建議::


🌍 一、環境衛生整備:預防大於治療的全球共識

  • 啟示:草案強調「疫情預防」與「One Health(同一健康)」理念,提醒各國須從人類、動物、環境三者整合視角提前佈建公衛防線。

  • 應用建議

    • 社區與都市環境清潔須制度化、常態化,包含垃圾減量、病媒防治、排水清淤等。

    • 建立環境熱點(如市場、車站、公園)定期巡查與通報機制。


🏢 二、建築物清潔與通風:健康建築的重要一環

  • 啟示:協議中鼓勵各國建立韌性健康系統,並提升建築物內空間對疾病傳播的防範能力。

  • 應用建議

    • 推動公共與商業建築納入「健康建築」概念,如空氣品質監測、良好通風與過濾系統設計。

    • 對人潮密集處(如校園、醫療院所、機關大樓)建立疫情期間專屬清潔SOP與消毒計畫。


🚻 三、公廁管理升級:全球衛生鏈中的關鍵節點

  • 啟示:疫情協議草案強調各國主權與行動責任,亦突顯基層公共衛生設施如公廁,在防疫應變中扮演關鍵角色。

  • 應用建議

    • 將公廁清潔納入「健康韌性系統」一環,提升清掃效率、引進自動化感測與管理系統。

    • 建議地方政府訂立疫情/流感季節期間的加強清潔標準與即時通報流程。

    • 導入 智慧公廁管理(IoT),以即時數據掌握人流與清潔情況,提升應變效率。


📌 台灣室內環竟品質管理協會(TIEQM)總結以下建議:

  1. 主動將建築物、公共設施的清潔與通風納入防疫體系,推動跨部門整合(如衛生局、建管處、環保局)。

  2. 建立地方「建築衛生與公共廁所防疫強化計畫」,特別針對交通樞紐、觀光景點、教育機構等地。

  3. 設立疫後常態化的清潔SOP與評鑑制度,並搭配教育宣導,提升全民衛生行為。

 

WHO 疫情協議草案強調國家主權、透明與公平原則。TIEQM 認為,強化建築與公共空間的基礎衛生設施,是台灣面對未來疫情的重要保障,唯有各界正視並投入資源,才能實踐健康永續願景。





Comments


聯絡我們

© 2025 by ​Taiwan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Email

ieqm.tw@msa.hinet.net

Phone

02-8228-1737

Fax

02-8228-1358

Address

235029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532號10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