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淨零轉移到淨影響。
地球真的比人更重要嗎? 據 CNBC 報導,大多數在投資分析中使用 ESG(環境、社會、治理)因素的基金經理都將「E」或氣候變化作為其決策的主要標準。 但是,「S」或對企業影響的社會衝擊呢?正如一位基金經理在最近的一次談話中對我說的那樣:「地球不一定比人更重要,它只是更容易衡量。 投資者喜歡衡量他們可以放入模型中的東西,而碳很容易量化。」
毫無疑問,量化社會影響是一項挑戰。 法國巴黎銀行的 2021 年全球 ESG 調查顯示,51%的受訪投資者(涵蓋 356 家機構)認為「S」是最難分析和置入投資策略的。該報告得出結論:「數據更難獲得,而且社會指標嚴重缺乏標準化……。 投資者一直願意接受對所投資公司的社會績效幾乎沒有作用的評估的數據。」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S」只是一個在紙上框框的勾選題。
那麼,如何提高S數據呢?
S的含義
首先,我們需要好好地理解如何定義「S」。評論員和投資者以多種不同方式描述「S」:社會問題、勞工標準、人權、社會對話、薪酬公平、工作場所多樣性、獲得醫療保健、種族 司法、客戶或產品品質問題、數據安全、勞資關係或供應鏈問題。 標準普爾是領先的 ESG 評級機構之一,它根據對公司財務業績構成風險的社會因素來描述「S」。
在一篇題為「什麼是 ESG 中的『S』?」的部落格文章中,標準普爾概述了三種類型的「S」問題:
公司的勞動力需求和構成如何在未來給組織帶來問題?罷工或消費者抗議會造成熟手員工短缺或損害公司聲譽的爭議,從而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
產品的安全隱憂或公司供應鏈的政策會帶來哪些風險?確保其產品和服務不會帶來安全風險和/或最大限度地減少其供應鏈中的地緣政治衝突風險的公司,其業務的波動性往往較小。
未來哪些人口或消費者變化會縮小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複雜的社會動態,從網上輿論的增加到不同群體的罷工和抵制,都會影響消費者長期偏好的轉變。決策者可以將這些視為公司潛力的重要指標。
穆迪和標準普爾等評級機構幾乎完全從重要性的角度來看待 ESG(即對公司財務業績有影響的信息)。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些機構的主要業務是對公司和市政債務進行評級,而任何投資者對債務的首要關注當然是還款。風險分析側重於還款的可能性。問題是,對 ESG 的大部分興趣並非來自評估信用風險的貸方;它來自評估股權風險的投資者。股票投資者尋求最大化他們的回報,而不僅僅是降低他們的風險。正如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所指出的那樣,「ESG 信息往往最有效地識別較差的 ESG 公司,這些公司更有可能表現不佳,而不是預測未來的表現優異者。」社會影響的本質不僅僅是風險;這也與親近社會行為有關。
換句話說,一家公司的行動、政策和投資能夠而且應該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侵犯人權、勞資關係和供應鏈風險等社會影響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的財務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都很重要。但也有許多社會影響可以通過競爭優勢、業務增長、市場相關性、品牌目標和獲得經營許可對公司的財務業績產生積極影響。今天的 ESG 數據沒有考慮積極的社會影響。 然而,正如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 2019 年致首席執行官曾指出利潤和社會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Michael Porter、George Serafeim 和 Mark Kramer 在 2019 年一篇題為「ESG 失敗的地方」的文章中指出,「想要打敗市場的投資者以及那些真正關心社會問題的投資者顯然錯過了機會,忽視了提高股東回報的社會影響力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的重要驅動因素。」
S 的解方
為此,ESG 領域必須對其衡量「S」因素的方式進行現代化改造。為此,我們必須克服幾個關鍵的概念挑戰:標準化、量化和報告。
標準化 : 衡量社會影響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缺乏可靠的量化衡量標準。 結果是每個公司(和非政府組織)都以不同的方式定義、衡量和報告每一種社會影響。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會導致無法在金融模型中使用的不可靠、無法比較和低價值的數據。雖然已經有一些嘗試創建報告社會影響的框架,但大多數都失敗了。
聯合國的 SDG(可持續發展目標)是這些所謂框架中最突出的一個。然而,畢馬威 2018 年一項題為「如何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標:什麼是好的以及為什麼重要」的研究發現,只有10%的受訪公司製定了與全球目標相關的具體且可衡量的(SMART)業務績效目標,並且不到十分之一的公司(8%)報告了針對可持續發展目標採取行動的商業案例。為什麼會這樣?可持續發展目標主要旨在跟踪國家人口層面的統計數據,例如「意外中毒造成的死亡率」或「將全球孕產婦死亡率降至每 100,000 名生產出嬰兒中不到 70 人。」 此外,SDG 目標旨在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過度捕撈、減貧、可持續旅遊、清潔水和衛生設施、減少非法武器流動等高度優先的主題上來推進聯合國的全球發展議程。雖然這些可能是聯合國制定的重要政治目標,但它們並非與所有公司和所有社區普遍相關。
ESG 領域需要一個客觀的標準來報告社會成果。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可以自願使用基於結果的「S」標準來自行選擇他們想要報告的結果。投資者還可以使用結果數據進行更穩健的社會影響分析。例如,投資者可能會分析所產生的影響是在公司總部社區還是在整個社區?或者這些影響是否有利於招聘、業務增長、競爭優勢、多樣性、創新、市場發展或員工健康?公司從投資的股東資金中產生了什麼樣的「物超所值」或投資回報率?這種回報與其他公司或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如何?哪些人群或社區受到的影響最大?標準化、可比較的社會影響數據的力量將「S」分析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它更加敏銳、精確和相關。
量化
一旦社會影響被標準化和分類,就必須對其進行適當的量化。在電子世界中,像 Verra 這樣的獨立機構定義了測量溫室氣體排放等環境影響「單位」的標準。Verra 將這些標準單位稱為驗證碳單位或 VCU。建立了嚴格的規則和方法以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社會成果可以用類似的方式量化,標準應該為飢餓、教育和就業等結果的影響「單位」設定閾值。與碳信用的運作方式類似,「影響開發者」(即公司、非政府組織或社會企業)可以報告數據並根據標準驗證其結果。例如,一家公司可能會聲稱它已幫助 1,000 個家庭實現「食品安全」,方法是提供證據證明每個家庭都達到了該結果的標準閾值水平(即持續獲得健康、營養的食物,在合理的距離內,免費或負擔得起)。
用這樣的標準,ESG 分析師可以輕鬆彙整公司對社會的總體影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實際上可以評估企業對關鍵社會問題的貢獻水準。公司可以按行業或跨行業進行比較。量化也可用於對社會影響進行定價和基準測試。想像一下,能夠為一個社會影響單位估價,並最終像交易碳一樣交易社會影響信用額度?正如美國聯合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柯比最近在接受 CNBC 採訪時指出的那樣:「如果你為碳定價,公共市場就會明白這一點。」現在是我們為「S」定價並讓公開市場也能計算出來的時候了。
報告
在傳統的 ESG 報告思維中,完全是披露有關「重大」的風險。但正如許多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既有消極的方面也有積極的方面。有些活動會產生重大風險,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一些企業活動創造了可能對企業績效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利益。事實上,重要性僅意味著重大風險的觀點與主流金融市場對該概念的定義方式不一致。根據現有法律先例的悠久歷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根據其選擇性披露和內幕交易規則將訊息定義為「重要」,如果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合理的股東很可能認為它很重要。」沒有任何建議說只有風險或負面因素才需要披露。
為了改進「S」報告,ESG 領域必須擴大其對重要性的看法。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最初於 2014 年創建了「重要性地圖」,以幫助投資者識別可能對公司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的 ESG 問題。 今天,ESG 市場還需要一張「影響重要性地圖」來幫助投資者識別對公司財務業績產生積極影響的 ESG 影響。影響重要性地圖可以幫助投資者確定哪些社會影響對各行業的公司最具戰略意義和利益。例如,改善 STEM 教育管道可能會對科技公司的創新和增長產生重大影響。對於零售雜貨商而言,食品安全和可以持續農業可能會對營收產生重大影響。對於金融服務公司而言,普惠金融可以顯著擴大其客戶群和市場滲透率。對於醫療保健公司而言,社會決定健康的因素會對其成本結構和患者福祉產生重大影響等。
這些社會影響與社會風險問題一樣對企業績效產生「重大」影響。積極的社會影響也可以作為社會風險問題的風險緩解。 以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影響為例。公司對 DE&I 結果(而不僅僅是勾選員工數量)的實質投資可以對減少人才流失和降低公司聲譽風險產生重大影響。這些影響可能比減少氣候變化對金融服務公司的影響更大,金融服務公司已經在黑人社區面臨重大聲譽風險。一些社會影響正在成為對所有公司都具有普遍重大影響。這些是未來取決於社會和政治動態,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這些「社會影響宏觀因素」包括:
公共衛生及其社會決定因素: 如果說 COVID-19 大流行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會影響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和每一個地區。公司如何應對和解決公共衛生需求會對企業的生存和成功產生巨大影響。一個相關的問題是健康公平,或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居住、財務健康和社會資本等因素對慢性病、員工生產力和消費者健康的影響,所有這些都與公司直接相關。
種族平等: 這不僅僅是一個風險和聲譽問題。為了競爭和發展,公司必須注重員工團隊的包容性,應對整個社會的各種族,讓所有社區都能公平地獲得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它會影響銷售、業務合作夥伴關係、政府監管、員工績效和競爭定位。
收入不平等和金融包容性: 據布魯金斯學會的數據,在所有美國家庭中,大約 44% 或 5000 萬人屬於低收入家庭。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細分市場。在全球範圍內,這個數字更為顯著: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世界上 71% 的人口仍然處於低收入或貧困狀態,每天靠 10 美元或更少的收入生活。為了發展和繁榮,公司必須能夠找到將這些邊緣化人群納入經濟並擴大其產品和服務範圍的方法。
勞動力發展: 發展多樣化的人才管道對每個行業和每個公司都至關重要。這不僅具有積極的社會影響,而且還是業務增長的主要障礙。康明斯是最大的柴油發動機製造商之一,如果沒有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就無法為其在非洲的客戶提供服務。如果沒有公立學校的 STEM 畢業生,波音就無法製造更多的飛機。 根據 T 世代(勞氏公司的一項倡議),到 2028 年將有超過 300 萬個貿易技能職位空缺,這將顯著影響他們的業務增長。增加國家的勞動力,特別是通過包括服務不足的人口,對幾乎所有企業的增長都有直接影響。
對於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員工、客戶、供應商或社區成員,社會影響也可能或多或少是「重要的」。隨著投資分析師社區可以隨時獲得這些數據,將會出現更多關於社會影響重要性的分析。
S的未來
市場已經被 ESG 所吸引,對更多更好的 ESG 數據的需求在未來幾年只會增長。「E」數據的成功為蓬勃發展的碳市場,尤其是自願碳揭露市場奠定了基礎。它還證明了無形商品是可以標準化、定價和交易的。與單純的宣傳或慈善活動相比,這可以而且將會對環境產生更大的影響。事實上,每天通過市場交易的資金比世界各國政府每年花費的資金還多。為了有效運作,市場必須依賴簡單、一致、可靠的數據。但這些數據是顯示重要性的訊號。沒有意義的統計數據是不具影響力的。 現在是市場對「S」如同「E」和「G」一樣重視的時候了。唯一阻礙的是更好的數據。
ESG 投資者、評級機構和公司可以採取三個實際步驟來提升「S」對市場的重要性: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公司應該開始一致性地報告「S」影響數據。標準必須從頭開始。無需等待評級機構趕上或標準制定。 無論這些參與者如何,公司都有自己獨立的信託義務來衡量和向股東披露重要的「S」信息。公司應開始自願測量和報告其「S」影響並獲得獨立驗證。這些數據隨後可以包含在公司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和 10-Ks 中。還可以主動向 MSCI、DJSI、Sustainalytics、穆迪等評級機構報告。如果企業現在開始生成基礎數據而不是等待世界就此達成一致,那麼企業部門將對制定那些標準產生更大的影響。
其次,ESG 投資者應開始索取「S」影響數據並將其作為一項要求。多倫多的 Forthlane Partners、愛丁堡的 Baillie Gifford 和倫敦的 Planet First Partners 等影響力投資者已經在索取這些數據。但這個過程仍然是手動的,所請求的數據不一致,「S」分析也沒有像它可能的那樣直接與公司績效相關聯。通過圍繞「S」的標準聯合起來,數據將更容易流動,並且對投資組合公司的負擔更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投資者將加入並要求獲得相同標準的「S」數據。儘早開始使用這些數據的基金將比競爭對手獲得顯著優勢。而且它們還可能比普通的 ESG 基金更快地吸引新資本,這些基金如今難以回答這麼多投資者的基本問題:「我投資的錢有什麼影響?」
最後,ESG 評級機構、標準制定機構和數據提供商應與專業的「S」數據提供商保持一致,以提升其數據的價值。「S」影響數據複雜;它不能簡單地在一維的勾選調查表中獲得。可靠、高品質的「S」數據需要專門的分類法、問卷調查和獨立驗證。這也將創造一個全新的 ESG 的「S」分析水準,這是共享價值倡導者和學術研究人員長期以來所一直主張的。使用此「S」影響數據,評級機構和其他機構現在可以開始評估公司的競爭優勢、增長潛力、員工彈性、進入新市場的機會、增強的價值鏈生產力和改善的營運環境。
截至今天,全球 2,000 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約有五分之一(21%)已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為投資者減少碳排放和減輕氣候變化風險是一項重大成就。但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還必須提高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們的生活品質。我們無法管理我們無法衡量的東西。是時候提高社會影響衡量的標準,創建更好的「S」數據,並為市場提供一些可以在他們的商業模型中定價的東西。是時候從淨零到淨影響了。
(By Jason Saul, 2/22/2022)
Dr. J 評論
從本文中了解,因地球的持續暖化及國際貿易的需要,淨零排碳成為顯學,全世界皆投注許多心力及資源在此上面,然而這種以地球為本的觀念「E」固然重要,以人為本的中心思考「S」亦不能忽略,而且才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體現目標,的確碳排「E」有科學計算的理論基礎,而社會責任「S」往往難以衡量,這也是企業所困惑的地方,既使企業重視而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為員工及客戶創造健康的環境,但對企業的幫助如健康、工作效率與訂單增加等效益也的確難以量化。
就像本文所說的,企業可以不用等評鑑機構制訂遊戲規則,就可以開始持續性地改善建築物的清淨空氣,每年觀察驗證改善 IAQ 所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建立效益資料庫,也許未來還能有機會成為評鑑機構所需要的「S」標準之一,讓我們開始有計畫的持續性地來實踐「室內空氣好安淨運動」的「S」活動,這是利人又利己的雙贏策略。
TIEQM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管理協會,持續與產官學密切互動,定期舉辦實務研討會,進行國際相關協會交流,建立相關技術指引,集結本會各專業領域顧問,提供健康室內空氣品質標章、安淨標章、室內空氣品質監測儀認可制度認與室內空氣品質問題整體解決方案,給予場域可視化的場域標示,讓民眾能選擇擁有良好室內空氣的環境。www.tieqm.com
Comments